從未有一張照片放在三篇文章過。(笑)
最近實在沒有什麼心情寫新的主題,但又想寫寫字來打發一些時間,所以這篇我想就來回顧一下東京行。
(正確一點說應該是在東京初次使用的感想)
最近實在沒有什麼心情寫新的主題,但又想寫寫字來打發一些時間,所以這篇我想就來回顧一下東京行。
(正確一點說應該是在東京初次使用的感想)
GXR的入手,是在第二天的晚上,也就是從明治神宮、表參道所在的原宿站回到新宿後所購入,在第三天的自由之丘,和第四天的輕井澤拍了總共十七張的照片。
照理講,十七張成為一篇文章有點少,但是這些照片畢竟是我頭一次使用GXR拍下的照片,所以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初次拍下來的照片特別的有紀念價值。
LA. VITA
在日本買RICOH的相機,還有一點要注意的地方就是,相機沒有提供中文操作介面,只有英、日兩種語言。
原本我也是認為自己看日文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當然不是因為日文很強,而是因為日文漢字比較多,加上對相機、攝影有基礎知識的話,操作起來應該不是那麼難懂。
使用後的感想,最後還是轉到英文來使用。
其因是像風格模式等許多選項,都是沒有漢字的,很多都是從英文演變來的日文,因此有許多的片假名標示。現在我還只看得懂平假名,對於片假名還不是全然很熟。
(其實唸出來就是英文的單字而已)
出遠門幾乎都會帶兩台相機以上的我,實際上用到第二台的機率本身就不太高,而且帶太多台出門,常常會造成重複取景的困擾,這樣的想法是上次去桃園大溪回來後的結論。
自然而然,GXR拍的照片真的是沒幾張。
每次從日本回國後,我有好長的一段時間無法忘懷旅行途中的美好,總覺得回來台灣就是只有一個『煩』字,很多事總是造成自己的不順心。
在日本的那段期間,我沒有很特別研究GXR的說明書,與其說沒研究,看不太懂才是主因,直到回到台灣才下載中文說明書仔細閱讀一般。
在更早之前,我就已經有稍微試用過GXR這台相機,A12和S10這兩個模組都有玩過,特別對於A12印象深刻,對焦慢是事實,但是畫質帶來的感動更多!
至此,無論是在操作性、畫質,還是原本對於理光的那份期待,都在在顯示我哪一天可能會買下來都不意外。
只是沒想過我選配的鏡頭模組會是P10。
一開始拍的時候,我依照GRD2的使用習慣,設定了一些慣用設定後就開始拍攝,像是我最常用的風格模式等設定。(當時都預設在Vivid模式)
而且自己在用有「P、A、S、M」功能模式的相機時,習慣會先從A模式(光圈優先)開始使用,我想大家也是比較喜歡調控光圈大小這部分的設定吧?!
P10這個模組,可以調整的光圈只有兩段,在同一焦段時,只能設定大光圈和小光圈兩段。
舉例來說、我常用的28mm焦段,只能設定F3.5和F7.0兩個光圈值。
從這裡可以看出,理光設計這顆鏡頭的目的是在於尋求入門使用者這塊的用戶,如果有更進階的需要,請選擇S10或A12。
我對這項設計(與其說設計,到不如說是限制),感到很新奇,因為從來都沒碰過在可以使用A模式下(或是其他的M模式等等),只能調控兩段的光圈大小。
但是,也不會有人會想到用CX系列來調光圈大小的吧?!
我開始漸漸的轉變習慣,開始只使用P模式來拍,只有兩段沒什麼好調,就放膽直接按下快門吧!
內心開始抱持著這樣的想法。
我從來沒考慮過P10這個模組的主因,是對於它的畫質感到質疑,就只是把CX系列放在一台比較高階的機身上而已,會有什麼值得驚豔的地方?
1/2.3吋的感光元件,28-300mm的焦段,同一焦段下只可以調整兩種光圈大小,這樣的鏡頭除了焦段上的方便,壓根都不會覺得畫質上有什麼突出的表現。
隨著自己拍越來越多張照片後,畫質上並沒有預想的差,相反的,還有一種被感動到的感覺,正如以往對於GRD2的感覺一樣,色彩的表現挺令人感動的。
關於畫質的問題,我沒有很特別的去比較,但是憑感覺是可以看的出來感光元件大小的差異,所造成的畫質表現的不同。
就初次在日本使用的一些感想,P10這顆鏡頭在這個價位的表現,可以說算是可圈可點。
關於畫質的問題,我沒有很特別的去比較,但是憑感覺是可以看的出來感光元件大小的差異,所造成的畫質表現的不同。
就初次在日本使用的一些感想,P10這顆鏡頭在這個價位的表現,可以說算是可圈可點。
漸漸的也開始覺得,只帶GXR P10出門旅行,好像也是可以考慮的選項之一。
會寫「回顧東京」的理由,除了一開始所說的之外,我覺得每個人對於每台相機都一定會有初次拍下來的照片,我講的"初次"大概是指帶著它初次旅行,也可能只是頭一次在生活周遭隨拍的照片。
或許過一段時間後,對於當時拍的照片感到不滿意,但是每一張照片都有存在的價值。它印證了自己走過來的痕跡,也保留了很多現在已經失去的當時純粹的情感,即便是不純熟,但一張張的照片都是一段人生的旅程。
再回過頭看,格外的感到懷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廣告及不雅文字等訊息留言一律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