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這個理由,我還是會帶顆標準變焦鏡出門。
另外,在旅行途中,我很懶得把鏡頭換來換去,所以不管是哪一次的旅行都還是以標準變焦鏡的拍攝照片最為居多。
那麼,20mm/F1.7這顆定焦鏡我都是在什麼時候才會用到呢?
然而這次的旅行地點不是在日本的東北,更不是在山形縣中某個溫泉旅館裡面,而晚上都是在京都市區為主的行程,才讓我安然的把NEX3放在家裡。
E-P3關於ISO的設定我通常都採用「AUTO ISO」的設定,並搭配P和A兩種模式(幾乎都是用P模式)讓相機自己去調整,設定值大概都設在1600的最高上限,雖然我覺得E-P3讓我接受度在1000~1250左右。
白天的話都沒有什麼問題,很難有機會可以跑超過800、甚至400的場景;晚上的話,搭配著20mm的話也都還算可以應付。我只有在室內的某些環境、某些特定場景才有閒情逸致固定ISO值和手動模式拍攝,除此之外,大都會維持自動上限的設定;其實不管白天還是晚上,只要在拍攝時,半按快門對焦的時候,多加注意當前的感光值就可以了。
總括前面來說,20mm的使用時機就是:
- 需要大光圈來補足光線不佳的環境。
- 有閒情逸致慢慢拍的時候。
到這裡又衍生出一個問題。
在餐廳內的室內環境吃飯,白平衡的設定是個令人困擾的問題。像是充滿著黃光的室內人造光環境下,E-P3的自動白平衡是否能應付這樣的環境?
在餐廳內的室內環境吃飯,白平衡的設定是個令人困擾的問題。像是充滿著黃光的室內人造光環境下,E-P3的自動白平衡是否能應付這樣的環境?
E-P3有著之前自己使用過的其他相機中,白平衡的設定中所沒有的選項,那就是在室內「開啟暖色調」的這個設定。起初我對於這樣的選項有點疑惑,心想這樣豈不是在橙黃光的室內環境下會更加的黃的徹底?
說巧不巧的,我正是要這樣的設定。
有時候太聰明的相機總喜歡把這樣的暖色調光源修成偏冷調的白光來討好主人,但是我這次卻不是那麼的喜歡這阿諛奉承的態度,在我前面的不是一個正妹,而是一碗拉麵。
我要的是橙黃色的好吃黃金蛋,而不是白皙的光滑肌膚。
稍微談一下我對於這次兩個鏡頭的用途、目的及場景使用後,
這一天的天氣是五天當中最差的一天,天空呈現著灰濛濛的狀態。
這幾天使用E-P3下來,發覺它是台變換度很高的相機,有很多的調控選項能夠讓色彩瞬間由濃郁轉變成清淡,整個行程下來我反而喜歡最多的是低飽和度的系列照片。
(當然有著不少照片是經過後製所完成的結果。)
像是「針孔相機效果」的第六號濾鏡,我改以用比較冷調的色溫來轉變一下我的需求。
這次來宇治的主要目的就是想來「平等院」,
本來預想應該會有蠻多人的,畢竟平等院除了是世界遺產之外,更是宇治這裡一個很重要的景點之一。
也許是今天非假日的緣故,加上又是個不知道哪時會飄起雨的陰天,怕會真的變成了"雨治"吧?!(笑)
中午在平等院附近的店家吃了一碗親子丼,除了雞肉和雞蛋外,這家的親子丼還加入了些許的魚肉進去,讓整個味道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吃到這裡,關於拍攝食物的這個主題我相當的喜歡用「i-Enhance」的色彩模式來處理這次的食物主題,所以這次關於"食"的部分也都放心的交給這個模式來應用。
這次我在宇治這裡逛上了大半天的時間,從JR宇治車站到平等院,再從平等院到同樣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宇治上神社」。
宇治上神社這一帶的散步路線是我這一次最喜歡的地方之一,有點類似於輕井澤那裡的感受,和那裡不同的點在於,那邊是以西洋教會為主,這邊則是以日本神社為主的地區。
正如來過的人所說的,這裡的確是一個相當適合放鬆散步的地方。
因為這裡靠山邊,所以充滿了許多的樹林,又今天剛好是陰天,光線自然就更加的昏暗。
E-P3對於暗部的寬容度表現的相當不錯,旅行照片的修飾也都是以JPG檔為主,除了前述所說的夜景主題才會拿RAW檔來開刀,其餘的我都是交給JPG檔。
最後,順道的用「戲劇化色調」的濾鏡(俗稱的無恥濾鏡)在宇治橋上拍了宇治川。
但也用過這麼的一次就全然不用了,我個人不怎麼喜歡這個濾鏡帶來的效果,它並不是我想要的戲劇元素,畢竟我不是想寫「明天過後」還是「2012」之類的電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廣告及不雅文字等訊息留言一律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