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阪二重奏》
京都和大阪,是日本關西地區最為重要的兩大城市。
演變至今,京都選擇了保留傳統的過往,而大阪選擇了走向時尚的現代。
兩者也都擁有其獨特之處,所以並不互搶對方的風采。
往來於兩地之間,只不過短短的數十分鐘;
在這短短的數十分鐘裡,就能夠來回自如的穿梭在古典與現代之中。
彷彿在一場音樂會中,聆聽著來自京都和大阪的二重奏。
京都和大阪,是日本關西地區最為重要的兩大城市。
演變至今,京都選擇了保留傳統的過往,而大阪選擇了走向時尚的現代。
兩者也都擁有其獨特之處,所以並不互搶對方的風采。
往來於兩地之間,只不過短短的數十分鐘;
在這短短的數十分鐘裡,就能夠來回自如的穿梭在古典與現代之中。
彷彿在一場音樂會中,聆聽著來自京都和大阪的二重奏。
- 坂上觀園見小路
而是蘊含著京都人的信仰、京都人的文化,
也是京都在地人的精神。
從地圖上看,祇園或許不算大,
不過實際走進來,四通八達的小巷卻足以折騰旅人的雙腳。
行程來到了第六天,剛從近江八幡回到京都。
到了這天腳力上應該是差不多到了臨界點,但是為了完成去年未完成的路,我還是趕往了祇園,而且是從四条河原町沿著四条大橋走過去。問題是如果考量到其他人的因素,應該不該再讓他們走太多的路。
說起來對其他人是有這麼些抱歉。
到了這天腳力上應該是差不多到了臨界點,但是為了完成去年未完成的路,我還是趕往了祇園,而且是從四条河原町沿著四条大橋走過去。問題是如果考量到其他人的因素,應該不該再讓他們走太多的路。
說起來對其他人是有這麼些抱歉。
先去過了一個地方之後,又回到了八坂神社。
從四条大橋走過來,位於四条通的東側盡頭。
自古以來,八坂神社鎮守在京都東邊,而鎮守在京都西邊的松尾大社,也會在往後的遊記中會寫到。
從四条大橋走過來,位於四条通的東側盡頭。
自古以來,八坂神社鎮守在京都東邊,而鎮守在京都西邊的松尾大社,也會在往後的遊記中會寫到。
八坂神社著名的「西樓門」,也是被指定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的建築之一。
這裡常常聚集與往來很多無論來自本地民眾、還是世界各地的遊客。
據說「西樓門」不會結成蜘蛛網,下雨的時候雨水的痕跡也不會殘留在門樓上。
日本神社往往有許多這類無數的不可思議,一次旅程中無法全部窺盡,就會讓人想再一次的前來尋找未發現的樂趣。
從西樓門走進來,我選擇從左側的參道進入神社本殿。可能是因為傍晚的緣故,這條參道上都沒有任何人。
不過,這樣也好讓我拍照。(笑)
不過,這樣也好讓我拍照。(笑)
神社本殿的構造是採用著名的「祇園造」;其最大的特徵是用一只屋頂把兩棟個別的建築物(本殿和拝殿)給覆蓋在一起,從外面看就好像只有一棟建築物而已。
一直到明治維新之前,八坂神社都是以「祇園神社」、「祇園社」來稱呼之。
另外還有一種當地人比較親切的說法是稱作「祇園さん」。
從稱呼上由此可見,
八坂神社,可以說是京都人相當重要的信仰中心。
- 四条通上燈火明
太陽下山後,舞殿上眾多的燈籠都點亮了起來。
雖無法感受到七月祇園祭的盛況,不過似乎能從這裡獲得一點小小的滿足。
等待這一片美麗的夜景已然到來。
這天傍晚,從河原町趕了一些路走了過來,腳在前幾天的疲勞累積下已經有點痠了。
我們的旅行步調就好像藝伎們一樣。
正在表演中的藝伎,其舞步姿態緩慢優雅;離開舞台走在路上的時候,其移動迅速的腳步卻快的令人難以跟上。
旅行途中也是如此。
只要看到某條街、某個角落,
又或者是某家店門口前;
只要有足夠吸引自己的某個小細節在,即便是快步往前走,在那一瞬間也都會停下腳步來,
佇足片刻。
佇足片刻。
有時匆忙、有時停下來,
旅行的步調有快有慢,並非一致。
如果有一班想要搭乘的公車就在眼前視線內的距離時,但自己卻離公車站牌還有一小段的距離的話,你(妳)會如何選擇?
是趕緊跑到站牌下搭上公車?還是慢慢走繼續等下一班?
旅行的步調有快有慢,並非一致。
如果有一班想要搭乘的公車就在眼前視線內的距離時,但自己卻離公車站牌還有一小段的距離的話,你(妳)會如何選擇?
是趕緊跑到站牌下搭上公車?還是慢慢走繼續等下一班?
選擇了等待,又或者是選擇了匆忙趕上車都沒關係。
無論何者,都一定會找到一個讓自己由衷感動的風景。
在京都的最後一晚,我來到人群熙來攘往的四条橋上。
今晚,我再次的選擇等待,
等待著觀看倒映在鴨川上的閃爍繁星。
今晚,我再次的選擇等待,
等待著觀看倒映在鴨川上的閃爍繁星。
第三樂章《京阪二重奏》
第一樂節、祇園花見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廣告及不雅文字等訊息留言一律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