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來到了最終樂章前的最後一章。
會把嵐山放到最關鍵的一章,也是為了配合這次《夏日協奏曲》主題的照片與意念。
雖然是預計中《關西三部曲》的第二部,也是接續著《小步.京の圓舞曲》的第二部系列文章;但是,實際留在京都市區裡的時間卻也沒有比上次多,畢竟短短七天就要走五個府縣,每個地方能處的時間自然不多。
嵐山,也是這次唯一、唯一花費一整天的時間留在京都市內的唯一一處地方。
- 嵐電初體驗
我們所居住的飯店離嵐電(京福電車)的四条大宮站距離相當的近,
自然成為我們前往嵐山的最佳交通工具。
來到嵐山的時候,是旅行的第四天,也是來到京都的第二天。
在大阪、神戶和彥根度過了三天的大好、也大熱的天氣,
第四天的京都,由晴轉陰。
這是我第一次搭乘嵐電,
同時也是第一次搭乘行駛於一般道路上的路面電車。
電車只有一節車廂的設計,而且駕駛除了擔任駕駛的工作外,同時也要負責收取車資的工作。
至於車資的話,大人搭乘一次是兩百円、小孩則是一百円 ───
全線均一價。
所以雖然由外到內都是電車的設計、電車的模式、電車的型態;
但實際上,跟一般的公車司機其實是沒什麼兩樣。
從起點四条大宮到嵐山終點站大約需要二十二分鐘左右的時間。
下車時,因為嵐山是有人看守的車站,所以跟一般電車一樣,
出站前再投現或者是刷卡即可;
無人車站的話,記得在下車前,投現或者是刷卡於前門(司機後)的運賃箱。
- 世界文化遺產.天龍寺
從嵐山站出來後,前方便是嵐山大街。
往渡月橋的反方向走,沒多久就可以看到天龍寺,這裡也是我們選擇作為遊覽嵐山的第一個景點。
天龍寺,
臨濟宗天龍寺派的大本山。
後醍醐天皇駕崩後,於一三三九年時,足利尊氏為了祭祀後醍醐天皇,邀請國師夢窗疏石為開山住持所建造的寺院。前後經歷了八次祝融之災,現存殿堂大多為明治時代重建,並在一九九四年時,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臨濟宗天龍寺派的大本山。
後醍醐天皇駕崩後,於一三三九年時,足利尊氏為了祭祀後醍醐天皇,邀請國師夢窗疏石為開山住持所建造的寺院。前後經歷了八次祝融之災,現存殿堂大多為明治時代重建,並在一九九四年時,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儘管建造的年代不比京都市區內許多歷史悠久的寺廟來的長,但既然是世界文化遺產,所以想必是有值得一覽的地方,也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接下來出現在眼前的這棟建築是天龍寺的法堂(講佛場),
右側遮住的地方則是「販售處」───
販售所有關於天龍寺相關紀念品及御守的地方。
右側遮住的地方則是「販售處」───
販售所有關於天龍寺相關紀念品及御守的地方。
在販賣處的前面,有一座小小的八幡神社,
除此之外,跟八幡神社的同一列還有好幾座寺院。
可是唯獨只有把這座八幡神社拍起來而已。當初並沒有想太多,只覺得紅色的鳥居搭配綠色的葉子很好看。
似乎跟八幡神社真的是蠻有緣的。
- 主殿.大方丈
從這邊進去之後就是天龍寺內了。
如果單純的只是進入本堂(大方丈、書院、多寶殿)參觀的話,只要支付一百円的入場費拖鞋入內參觀;包含庭園(曹源池、百花苑)的話,則是要多加五百円的參觀費用。
我們選擇是本堂和庭園的兩種入場券一起買。
脫鞋入內後,先參觀的是「大方丈」。
大方丈,是天龍寺的本堂。
但是寺方只開放走廊通道讓遊客從外面一窺堂內究竟。
然後我在堂外的一個角落發現了這張中國風格的木頭椅子,
它的尺寸比一般椅子還大上許多,更令人好奇的是雕刻在靠背地方的標誌,
很像是西洋的十字架。
沿著外圍的長廊通道繼續走,並從不同的角度往堂內看進去。
會發現除了光影變化之外,
透過光影變化的襯托,以及拉門的裝飾與否,讓畫面產生了微妙的不同變化。
是華麗的、也是樸素的。
第六樂章《嵐山渡月曲》
第一樂節、過庭經院天龍寺
第六樂章《嵐山渡月曲》
第二樂節、綠野迷蹤竹林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廣告及不雅文字等訊息留言一律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