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站內文章

2015年5月16日 星期六

[心攝] 何以為家?


農田裡的待建物


「家」,永遠都是作為一個作文題目出題的長青主題。

家的定義可以分做狹義、廣義的層面來看,也可以作為一個從實體或者是心靈上層面為出發點的解析。我們常常會把「故鄉」和「家」之間畫上一個等號,但是兩者之間並不是全然的相同。最近我想放棄了幫忙親戚宣傳民宿而特別建置的部落格。從我寫這個部落格到現在已經算是第六個年頭,能讓自己堅持下去靠的大概是興趣和熱情;除此之外,能寫下去的原因大概就是工作和信任。這次放棄的原因很特別,兩者皆有。

從小到大,我所生長的「故鄉」是在宜蘭,但我真正出生的場所其實是在「台北」。就此和兩地之間結下了不解之緣。父親這邊的親戚也都住在台北;從上國中開始頻繁的醫院回診也都是在台北;上大學後我來到了台北念書,也是在台北。我和台北的關係,比起故鄉宜蘭可以說是有過之而不及。

求學時期,我對於宜蘭、也就是故鄉的想念,到大學時期可以說是全員爆發!期待每個禮拜的回家,即便當時高速公路尚未開通,我仍願意買張站票,一站就站至少一個半小時以上的車程時間,從台北車站搭車搭到羅東車站。大學畢業後,我再度的回到了宜蘭,但我發現這個故鄉給我的感覺卻變質了。

高速公路開通之初,真的是非常的期待和開心。因為時間上確實縮短不少,我也不必要再用站的、甚至人擠人的回家,可以舒舒服服的坐車回家自然很高興。但是幾年後偶然的一次,我搭著台鐵一路來到了瑞芳,竟然非常懷念過去人擠人站回羅東的時代。跟隨著火車的驅動而不斷流動的窗外風景,幾年後看來,其實是非常的懷念。

高速公路的開通、觀光客的湧入、民宿一間一間的開;總覺得宜蘭已經開始變質了,我們總是以觀光做為唯一考量,但卻從來不思考生活與觀光之間的最佳平衡點。這個故鄉開始變得不是那麼的令人懷念,這時候我才察覺到,大學時代的我,想念的不是故鄉,而是家。吃著媽媽煮的菜、坐在爸爸的摩托車後座,從家裡到車站的這一段平凡的路,才是真正令自己回家的原因。

媽媽住在醫院的那段時間,我往返於台北和宜蘭之間,回宜蘭的這條路卻找不到任何想念的味道。我回到了故鄉,是因為實體的家在宜蘭,只是當做為一個空間上休息的地方。而那時候真正的家是在台北醫院的某一間病房裡。有一天父母都會離開自己的身邊,那麼到時我的故鄉、我的家也將只會是名義上的相同,

屆時,新的家將會被重新定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廣告及不雅文字等訊息留言一律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