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5S」 主要是針對專業錄影需求所推出的機種,支援更高規格的「Cinema 4K / 60p」影片拍攝,其產品定位類似於「Sony A7s」。
和 GH5 之間最主要的差異,在於 GH5S 搭載了較低畫素的感光元件(1020萬畫素),使得每個像素單位的受光面積增加近兩倍之多,以獲取更高感光度的畫面純淨度;同時也拿掉了 GH5 上所搭載的機身防震,假使有相關需求的話,可能得選配穩定器來一起使用。
「GX9」的話,從北美地區的型號上來看,應為 GX8 的後繼機種,但是日本方面的正式命名為「GX7 Mark III」,更偏向於 GX85(GX7 Mark II)的後繼機種,實際試用了一下,無論從外觀,還是整體的性能上來看,日方的命名確實是其來有自的。
【Panasonic G9】
官方標榜著擁有「最高畫質」的旗艦機種,而之所以在 G9 後頭還掛上了「PRO」字樣,是因為他們期盼,有著更多專業攝影師能夠來使用這台相機的意味在;可是「G9 PRO」型號也僅止於日本國內使用,其他國家和地區仍是以「G9」為正式型號。
G9 搭載了 2033 萬畫素的 Live MOS 感光元件,且移除了低通濾鏡,並透過演算法處理,降低移除低通濾鏡後所可能產生的「摩爾紋」現象;機身支援防塵防滴、耐低溫的耐候設計,具備五軸雙重防震(機身 + 鏡頭),根據官方所提供的測試數據,約可降低 6.5 級的快門速度,比 GH5 的 5 級快門速度還要來得高。
除此之外,G9 還搭載了「高解像度」拍攝模式,透過連續拍攝八張照片進行合成,以獲得高達一張 8000 萬畫素的影像;導入 DFD 技術的自動對焦系統、 225 點的自動對焦點,使用機械快門開啟連續自動對焦拍攝時,連拍速度可達每秒 9 張,使用電子快門則可高達每秒 20 張之多;支援「4K PHOTO / 6K PHOTO」影像擷取以及 4K 錄影(4K / 60p)功能。
根據先前媒體和開發技術人員間的訪談是說,由於 GH5 的使用者通常有著大量動態錄影需求,因此很多時候都是透過機背液晶螢幕來檢視畫面;而 G9 的使用者則是更偏向於專業攝影取向,需要常常透過觀景窗來檢視構圖,因而給予較高放大倍率的電子觀景窗。
最特別的是,在電子觀景窗的右側,還設置了一顆「V.MODE」按鈕,可供切換三種不同的放大率顯示倍率,另外機頂上也配置了一片小型檢視螢幕,提供拍攝時所需的必要相關數值資訊。
但實際觀看之後,其畫面顯示的細緻度,我個人認為還是輸於富士的 X-H1。
歸根究底來說,G9 和 GH5 之間最大的差別,主要還是在於動態錄影上的差異,G9 僅提供了基本的 4K 錄影需求, 4K / 60p 規格影片的拍攝長度也被限制在十分鐘以內的長度。
GH5 的定位是兼具靜態影像和動態錄影兩者需求所設計,而 GH5S 更進一步的提供更為優異的高感光度可用性,以及更高規格的 4K 錄影機能;G9 則是提供了一切影像拍攝時所需的各種實用功能,同時也顧及了高畫質錄影的「偶爾」需求。
應該可以這麼說,「G9」是一台專為攝影而生的相機。
【松下展場巡禮】
▲ Panasonic 相機體驗區的主舞台
▲ 經由實際體驗後,G9 的追蹤對焦和高速連拍相當的優異,給我的印象相當的好
▲ 去年把歷代機型給擺在一張長桌上,今年則是低調的鑲在牆上,氣勢看起來也就降低不少
▲ LUMIX G 鏡頭的產品線列表
▲ 小小的相片藝廊
▲ 人體偵測技術(Human Detection)展示
當偵測到人臉或人眼時,對焦框框便會自動鎖定在臉部和眼部位置,而人體偵測的概念也是如此;當辨識到人體時,框框則會放大涵蓋所偵測到的人體。
▲ DFD( Depth From Defocus )技術展示
簡單來說,透過 DFD 演算法,可以計算出整個畫面和對焦主體之間的遠近距離,並將其整合進對比式自動對焦系統裡頭,可大幅提升自動對焦速度和精確度。
回過頭來,這台「G9」大概是我這次在展場上試用的這幾台相機當中最喜歡的一台相機。
搭配著這顆去年新發表的「12-60mm F2.8-4」變焦鏡,機身和鏡頭的重量配置相當的平衡,拿在手上時握持感也相當良好,不會有頭重腳輕,或者是頭輕腳重的現象發生。
我認為這樣的組合搭配,無論是作為旅行用途,又或者是作為專業工作拍攝用途來使用,都應該是可以勝任得非常愉快的一台相機。
然而,唯一想對松下抱怨的一件事就是,關於相機型號的命名可以再精簡一點嗎?(雙手交叉於胸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廣告及不雅文字等訊息留言一律刪除!